•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数据来说话 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成效显著

2020-05-05 20:10:203856

2019年吉林省委省政府连续10年将法律援助列入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项目。


2017年以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以法律援助惠民工程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努力实现应援尽援、优援速援。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5913件,其中包括:农民工12762件,残疾人2449件,老年人4651件,妇女7376件,未成年人4110件、下岗失业人员983件、军人军属62件,信访案件1053件。

2019年11月28日,《吉林省法律援助条例》经省第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条例》扩大了法律援助事项范围;规范了法律援助申请和受理程序;加大了法律援助实施力度;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组织的责任。

全省70家法律援助中心全部实现了临街一层设立,其中47家建成标准化法律援助中心,27家建成省级“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建立和完善省、市(州)、县(市、区)三级法律援助应急机制,构建了城市半小时、农村1小时、偏僻地区2小时的法律援助应急服务圈,实现了法律援助应援速援。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省的省、市(州)、县(市、区)、乡(镇)、社区(村、屯)五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依托法律服务机构、社会团体、劳动监察、军队等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549个,在社区(村、屯)建立法律援助联系点8477个。

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88个。2017年以来,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2762件,其中包括:劳动报酬案件7635件、工伤损害赔偿案件486件,涉及农民工13450人。

在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7个省定片区县建立脱贫攻坚便民服务法律援助窗口,为扶贫对象提供“一免五优先”的法律援助服务,为1489个贫困村配备法律援助联络员,建立脱贫攻坚法律援助微信群10个。2017年以来,全省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扶贫对象法律援助案件5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将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从低保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将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军人军属等群体的经济困难标准放宽到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将涉及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和军人军属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

全省“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自整合以来,共接答群众咨询16.1万余件,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着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8年5月底,全省法律援助机构业务经费全部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并采取以“成本加劳务”的方法发放法律援助办案补贴,同时较大幅度提高了办案补贴标准和范围,将律师值班费、翻译费以及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事项列入补贴发放范围,建立了办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供稿:赵宏伟)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标签:法律  数据  工程  来说  显著  

商务报道网官方网站 - 商讯、商道、商品、商机、商人、商圈

《商务报道》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18号 

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7013579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82

Powered by OTCMS V3.85